“就这垃圾题目,还想阻止我打工?”2018年,一名宁夏考生第一个走出高考考场,面对在外面等候的记者,突然地冒出这么一句话。
在场所有人对他的发言瞪大眼睛,要知道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,稍有不慎都是万劫不复。然而这么嚣张的考生,大家还是头一次见到。随后有新闻媒体将这段视频传到了网上,引发了大批网友的热议。

有人认为此人过于自信,分数下来有哭的时候,有人却认为可能是实力允许他口出狂言。那么,最终这名考生成绩如何呢?如今又是什么样呢?
天才学霸
这名考生叫单小龙,出生在宁夏西吉县的小村子里。他的家庭条件非常不好,父亲常年在外打工,母亲一人守着几亩田地。上面还有个哥哥,四口人的生活甚是艰苦。
单父没什么文化,在一处工地给工程队搬砖,因为常年的劳累,得了腰椎间盘突出。常年吃药,单母患有眼疾,工作起来很不方便,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。

为此一家人申请了政府的低保户救济。单小龙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,自然是吃了不少苦。不过单父对于儿子的教育很是上心。他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,因此从小到大总是嘱咐儿子好好学习。
单小龙非常争气,在学校里的学习从没让家长担心过,每次发奖状都能有他的份,墙上挂满了“战利品”。他的语文和数学两门成绩都是满分,老师对这个孩子也十分器重。
三年级的时候,教导主任找到了单小龙的父亲,告诉他,村子里没有开设英语课,这门课程很重要,如果想学必须到三十里地外的镇子上,如果不学,将来上课初中课程肯定跟不上。听到这话,单父没有犹豫,直接帮儿子办理了转学手续。

镇子上到村里,每天来回都要两个多小时。为了能让儿子正常上学,单父不管酷暑还是严寒都会骑着车子接送儿子。崎岖的山路一到下雨下雪就寸步难行,可这对父子却从未放弃。早晨起来,单母准备好中午的饭菜给儿子带着,单父骑着单车带着儿子出发。
单小龙心疼父亲,每每坐在车子上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,他总是暗暗发誓,将来考上好的大学,找份高薪工作,让父母不再劳累。从小学到初中,单小龙经历了7年的时光,用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。

这下等来的不是喜悦而是忧愁。家里的积蓄已经快用光了,父母的医药费,哥哥的学杂费,还有地里买种子卖化肥,哪一项都需要花销。单小龙主动提出要休学去打工减轻家里的负担,单父知道后,将他臭骂了一顿:“家里省吃俭用的供你上学,就是为了将来有出息,如今初中毕业就不上学,那当初还不如不念。”
父亲的语气让他害怕,单小龙表示一定考上大学,绝不再说这么丧气的话。

但重点学校的生活费、学杂费,让这一家人犯了难。父亲砸锅卖铁只凑齐了学费,单小龙就利用暑假期间跑到工地上搬砖打工,整个暑假赚到了1000元当成生活费。单母见到被太阳晒得黝黑的儿子,心疼不已,可单小龙却很开心,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“财富”。
高中时代,单小龙进入了宁夏一中,那里俨然是藏龙卧虎的地方,不过单小龙并没有放松,将所有的时间都拿来上学。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,他的成绩从未下过班级里的前三名,在学校也是其他学生口中“学霸”级的人物。
为了省钱他每天的饭菜只馒头咸菜,到了高三刻苦的时候,方便面就成了他充饥的主要食材。尽管身体瘦得都成了皮包骨头,但这些他并不在意。

一次次的摸底考试成绩他都很稳定地发挥在6.7百分左右,所有学科的老师都觉得他是个上清华北大的料。单小龙也说过自己的目标就是清华大学,而单小龙把学习当成乐趣,每天不断梳理老师上课的内容,笔记摞起来能有一头多高。
他的学习很有章法,早晨5点就起床,自己跑到后面的操场大声朗读英文,练习口语;到了早自习时间,语文和背诵的科目提前看加深记忆力;到了晚上数学物理成了他最喜欢研究的科目。一天下来,知识点都被融会贯通。
就这样,三年的高中时光,让单小龙信心满满地参加高考。在前夕高考的动员大会上,单小龙就一句话:“大学目标清华”,所有人都爆发掌声,是不是恭维,而是提前祝贺,因为大家都知道他肯定能够完成。

6月的天气,宁夏显得格外炎热。莘莘学子都跃跃欲试地走进了高考的考场,这是“过独木桥”的时候了,也算是十八年来人生最大的事。各大媒体、学生家长都焦急地等在考场门口。
不一会,第一个走出考场的人就露面了,这个人正是单小龙,记者不顾一切冲上去,询问他情况,单小龙笑着说了一句:“就这垃圾题目,还想要阻止我打工”。说完记者当场愣在原地,单小龙打趣地说道:“我已经联系好工地,明天就去了哈哈。”说完在众人的疑惑中走开了。
现场听到这话的人,纷纷议论起来:“谁家孩子,这么狂?”“题目还垃圾,看他能考多少分”“这孩子真不知道好歹”你一句,我一句,都在讨论着单小龙的话。

视频被发到网上时,也遭到了网友们的调侃“或许人家真厉害”“张这个样子,也不会考好”“哪个学校的,怎么这么狂妄”。一时之间他的话成了热点新闻。而此时的单小龙并没在意,他在搬砖工地努力地干着活,因为他知道大学的生活费必须趁着暑假挣出来。
考上清华
单小龙在高考前夕,就联系上了一家搬砖工地,他们需要临时工,单小龙决定在这干俩月,反正给的工资也够。老板见他是个学生,过来勤工俭学就答应了。单小龙的身子骨本就单薄,他虽然长得比较高大,但身子骨瘦弱,不过力气还是很大的。

一个人一天来来回回上百趟,每到中午时候,单小龙就拿出母亲亲自给他准备的饭菜吃起来,有时候就拿个干粮和一点榨菜就着吃。那些在工地上的工友们总调侃他:“一个大学生,来体验生活”。单小龙只是笑笑并未回应。在工地工作了一个多月,他的高考成绩下来了,经过查询他看到了676分。
对于这个分数,单小龙还是相当满意,他给自己预估的时候差不多在650左右,毕竟模拟考的时候也在这分数上下。父母知道后喜极而泣,而当初采访他的记者更是第一时间联系上他,毕竟“口出狂言”是要付出代价。
只不过这个代价,对于单小龙来说是值得的。报志愿那天单小龙专门请假回了学校,他填报了清华大学的电子信息专业,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研究者就是最好的结果。他的任课老师也很支持,认为电子信息是将来发展的主流,热门、好就业。

为了庆祝儿子考上清华,单父,叫上亲戚朋友摆了几桌宴席。家里没什么钱,但吃的都是硬菜,毕竟儿子高中也是喜事。单小龙在喜宴上,给了父亲一台智能手机。这是这几个月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买的。这些年父亲一直拿着破旧的老人机,他心里不是滋味。
单父感动得落泪,看着如今儿子有出息心里说不出的喜悦。没过多久,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寄到了村里,村里出了个清华大学生,整个村子都有面子。居委会领导给亲自送来了信件。打开后看到录取通知书,单小龙马上打开,让父亲给拍了张照片。
但当一家人看到入学通知的时候,心里说不出的难受,学费1万4千元。这个数目对于单家来说着实有些困难,居委会主任见状就让单父到当地的政府机构办理贫困生助学金,而且清华内部也会有相应的政策。

了解到这些信息,父子俩马不停蹄地去停蹄地去申请,介于单小龙的分数和实际的家庭情况,学校给予了一部分的减免,他们又在政府助学处贷款了8000多元。这下单小龙能够安心上学了。
临走之前,单父嘱咐儿子,将来的路都是他自己要走的,一定要把握住了,他听别人说过,大学像个大染缸,是个小型社会,没有人能独善其身。更何况北京是首都,灯红酒绿让很多人都迷失。

单小龙明白父亲的担忧,表示自己一定不负所望,不会被外界事务所叨扰。准备好一切的生活用品,带着自己3000元的生活费,单小龙踏上了去往清华报道的旅程。
最后的结局
进入大学后的单小龙,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颓废,依旧保持着认真学习的习惯。毕竟清华是国内最顶尖的学府。跟他同寝室的舍友,不是省状元就是竞赛尖子生。这让单小龙第一次感到了压力。他的英语水平在班级里很好,但面对班级里的“学霸”自己还是差一些。
为了能弥补,他还是坚持着早晨练习口语的习惯。周六日没事,也会跑到图书馆里去学习。在不断地不断地刻苦研究下,单小龙拿到了第二学期的奖学金。这也缓解了他的经济压力,还把一部分钱寄回家让父亲还助学贷款。

老师们了解了他家的情况,就推荐他参加数学和物理竞赛,这是全国性质的,如果能拿到奖不仅可以获取国际民歌,还能得到丰厚的奖金。
单小龙二话没说报了名,自己是理科出身,本来就喜欢数学和物理,要是能参加竞赛,不仅汲取了知识还获得了金钱一举两得。
在学校的安排下,单小龙参加了全国数学锦标赛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。随后又参加了物理锦标赛,他拿到了个人奖项的第一名和团队奖项的第三名。这下他的学费被减免,还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奖金。
有了这笔钱,单小龙把之前欠的债全部还上,日子恢复到了最好的状态。

单小龙除了一些零星的兼职,就按照自己的爱好报名了学校的社团,他的爱好很是广泛,尤其是对军事方面特别感兴趣,看着无数先辈在战争年代付出生命,他很是向往军营生活。正巧在大三的时候他赶上了大学生士兵的招募,二话没说就报了名。
父母知道后,支持儿子的决定,有国才有家,能在部队锻炼对于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。最终单小龙选择了海军兵种,他喜欢徜徉在大海里的感觉。这些高阶知识分子的大学生来到军营,也补充了部队上人才的缺乏。
单小龙拿出自己刻苦的尽头,投入到训练当中,身上的迷彩服就是他坚韧的象征。他自己表示当初想着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,但大学的社团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。成为一名军人是至高无上的荣誉,“保家卫国”这四个字绝不是说说而已,如果祖国需要,我愿意牺牲在我的工作岗位上。

现在的时光,单小龙还在部队服役,他想用自己的所学,帮助部队进行现代化信息建设。在部队的日子里,单小龙的训练也是最出彩的,每每都是“优秀标兵”。教官对他也是青睐有加,如果继续在部队服役,那么提干是非常有可能的,在部队对于大学生也有着相应的优选政策。
或许人生的路很长,但每走一步都有一个规划,这才不枉在人世间走一遭。单小龙是很狂,但狂有狂的资本,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:“寒门出贵子”只要努力,任何事都可以达成,在热血的青春年代一定要活的精彩。